天津社会考生和高考正式生的区别(天津高考报名时间)相关内容,小编在这里做了整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天津社会考生和高考正式生的区别(天津高考报名时间)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天津社会考生和高考正式生的区别
社会考生与高考正式生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考生身份、报考限制、报考批次上。社会考生包括在职职工、自由职业者、离退休人员等,与高中毕业生的应届生身份有所不同。在报考过程中,社会考生可能会受限于某些大学的招收条件,而应届生则不受此限制。社会考生无法报考提前批大学,而应届生则有此机会。社会考生与应届生在高考中使用相同的试卷,录取标准一致,没有加分或降分的特殊政策,且在录取专业上并无限制。只要满足条件,社会考生同样能够获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社会考生参与高考的步骤涉及关注当地高考报名时间、领取申请表并获取相关单位盖章、准备所需材料,最后携带报名费完成报名。

2010年天津高考报名时间
天津2010年高考报名时间保存本文 2009/11/20 【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模拟考场 视频课程 2010年本市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工作将于2009年11月20日至27日进行,符合条件的报考者须在规定时间内到报名单位履行报名手续,逾期不再补报。
报名条件:根据国家及本市有关规定,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人员,具备普通高考报名资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高级中等
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身体健康,具有本市正式户口。
报名地点:应届高中毕业生在学籍所在中学办理报名手续,符合条件的其他报考者到户口所在区县招办规定的报名点办理报名手续。
天津高考政策
创造网(https://www.czcswd.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天津高考政策的相关内容。
天津高考现行政策:目前可参加天津高考考生分为应届生、应届中职生、往届生、回津考生、同等学力考生,其中应届生和回津考生居多。 天津户籍的考生如果在外地求学,属于回津考生,不需要在天津上学。 其实都属于应届生,只不过在天津就读高中的学生高考报名现场确认在学校完成,回津生无天津学籍,到户籍地所在招生办进行高考报名确认。〈br〉
具有天津市常住户籍的应届毕业生在报名参加高考时,须具有天津市高中阶段学校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对于目前在校的高中阶段学校学生,实行3年过渡政策:报名参加2022年高考的,须具有天津市高中阶段学校高三年级1年学籍并实际就读;报名参加2023年高考的,须具有天津市高中阶段学校高二、高三年级2年学籍并实际就读;报名参加2024年及以后高考的,须具有天津市高中阶段学校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天津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将在每学期开展普通高中学生学籍和实际就读情况专项核查,逐一核实学生到校就读情况,重点核查和纠正人籍分离、空挂学籍、非正常变动学籍、伪造学籍、出具虚假就读证明、学籍变动处理不及时等问题,确保学籍数据与实际到校就读学生一致。在高考报名前,各学校要以班级为单位向全校统一公示高三年级学籍名单和学生实际就读情况。〈br〉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高中阶段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身体状况符合相关要求,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考生,可以在我市报名参加普通高考:〈br〉
1.具有天津市常住户籍的考生,须符合以下要求:〈br〉
(1)应届毕业生,须具有天津市高中阶段学校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对于目前在校的高中阶段学校学生,实行3年过渡政策:〈br〉
报名参加2022年高考的,须具有我市高中阶段学校高三年级1年学籍并实际就读;〈br〉
报名参加2023年高考的,须具有我市高中阶段学校高二、高三年级2年学籍并实际就读;〈br〉
报名参加2024年及以后高考的,须具有我市高中阶段学校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br〉
(2)往届毕业生,须具有我市高中阶段学校毕业证书。对于持外省高中阶段学校毕业证书的往届毕业生,须满足高中阶段毕业3年及以上,实行3年过渡政策:〈br〉
报名参加2022年高考的,须满足高中阶段毕业1年及以上;〈br〉
报名参加2023年高考的,须满足高中阶段毕业2年及以上;〈br〉
报名参加2024年及以后高考的,须满足高中阶段毕业3年及以上。〈br〉
【
法律依据
】:《天津2021高考工作规定》 1.符合教育部及本市报名条件的人员,可以申请报名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具体条件详见《2021年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工作规定》(津招委高发〔2020〕17号)〈br〉
2.符合条件的人员须在规定时间内履行报名手续,逾期不再补报。应届高中毕业生在其学籍所在中学进行报名确认,符合条件的其他人员在其户口所在地的区招办指定的地点进行报名确认。〈br〉
创造网以上就是天津社会考生和高考正式生的区别(天津高考报名时间)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创造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创造网:
www.czcswd.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