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今天整理了一些汶川救灾最小志愿者被美国九所录取(壮族是否可以在高考加分?)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汶川救灾最小志愿者被美国九所录取
他可能是去年汶川救灾中,来自湖南的“最年轻的志愿者”。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ACT湖南官方教学中心(
www.act-edu.com.cn
)近日公布,长沙市一中学生马天之凭借美国高考ACT25分的优异成绩被美国宾州州立大学、迈阿密大学等9所美国同时录取,而这段独特的志愿者经历给他申请大学“加分”不少。
“看到那些小孩子、自己的同龄人正在遭受巨大的灾难和痛苦,他觉得自己也必须做些什么。”去年5月12日,年仅16岁的马天之知道汶川大地震的消息后,自备干粮、野营设备后,只身前往汶川地震重灾区,并成功地成为了第一批进入什邡红白镇开展
抢险救援的志愿者。他是救援队里最小的成员,也是一个优秀的营救员。在脚踝多次受伤,负重40多公斤,道路崎岖,生命随时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曾护送多位老人翻山越岭10多公里抵达安全地区。
汶川救灾这一独特经历,使马天之在申请美国大学时脱颖而出,一举打动迈阿密大学等9所美国的招生委员会。其中德雷赛尔大学和华盛顿州立大学还分别给予他84000美元和16000美元的高额奖学金。
在美国数千所大学中,迈阿密大学是美国,录取率极低,今年全球共有23000多名学生申请,仅录取2000名左右,竞争非常激烈。马天之能够被这样优秀的大学看中,优异的美国高考ACT成绩是一个方面,他在汶川做志愿者的卓异表现绝对起到了非同一般的重要作用!
美国高考ACT湖南特许教学中心负责人解释:“美国大学录取学生时不像中国的高考,考试成绩绝对不是标准,越是好大学,越是看重综合能力。特别是西方社会很看重的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领导能力、行动力等。”

壮族是否可以在高考加分?
壮族在高考中不可以加分。
高考加分政策
是高考中的
特长生
加分政策,主要为了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制定的。由于高考加分政策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引起社会的议论。
2018年3月21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对2018年的高校招生做出部署。《通知》指出,要进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区及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要向重点高校录取比例相对较低的省份倾斜。
扩展资料:
政策调整
随着舆论监督的强化和考生对高考公平性的诉求,我国许多省份都对高考加分政策进行了调整。
首先,是对一些比赛不规范、证书有水分加注项目进行调整。二是调整“重灾区”“权换分”工程。第三,2014年高考加分政策调整。
众所周知,奥运会已经被专家批评,成为进入名牌大学的“垫脚石”。
普通高校录取生措施,2009年全国高中学生国家决赛学科
奥林匹克竞赛
(包括
中国数学奥林匹克
竞赛,高中物理竞赛决赛,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全国青少年信息科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
高中生物
竞争)赢得了第一,第二和第三高中毕业生奖。
全国中学生学科竞赛全省区域竞赛(包括:
全国高中数学联赛
省级部门,
全国高中物理竞赛
省级部门,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部门,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
,全国高中生物联赛)得了一等奖的高中毕业生已经包含在生条件的选择。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高考加分政策
"高考移民"是当前教育体制的牺牲品
创造网(https://www.czcswd.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考移民"是当前教育体制的牺牲品的相关内容。
54分的高考(论坛)录取分数线差距,使山东籍孩子张鲁博及其家人铤而走险,冒名顶替贵州籍参加大学招生。这一事件也引出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张鲁博现象”是不是个案?记者从贵州方面了解到,虽然“借用”或“盗用”户籍的事件不多,但因为录取分数和录取率的差异,西部地区成了“高考移民”的重灾区。(《人民日报》11月23日)
虽然我国《宪法》和《教育法》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依法享有平等的教育的权利,但是现实跟法律大相径庭,我们的高等教育并不是根据成绩对一切人平等开放。现行的高考录取体制所导致的各地区入学机会严重不均,高考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复制不平等的阶层差异和地区差异的机器,极大地损害了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高考移民”始于上世纪80年代,较大的录取分数差是最主要原因,与沿海省份及其他教育发达省份相比,西部省区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一般会低几十分甚至上百分,部分考生在家长和亲友的帮助下通过各种渠道移入青海、贵州、云南等教育欠发达的省区应考,便可跃过“龙门”考上一个好大学。
高考移民是多年来困扰我国教育考试招生工作的一大难点。高考移民治理之难被社会称为“割韭菜现象”。有教育界人士认为,高考移民外有部门之间的互相制约,内有盘根错节的关系网保护,靠教育考试部门自己难以治理。据报道,某些接收地政府官员和学校工作人员出于私利在“高考移民”中也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如2006年贵州习水县查处22名“高考移民”,其中一名中学老师得到“好处费”就达8万多元。2008年5月,贵州遵义县教育部门查处7名“高考移民”,整起事件是由当地某中学一名老教师与一些基层村干部合伙“操办”的,而每个“高考移民”交了4000多元。
西方的冲突理论认为,社会上不同的利益群体,为争夺稀缺的社会资源而相互竞争冲突。不同的利益群体持有不同的价值立场,会对同一社会现象作出不同或截然相反的判断。优质高等教育正是这项稀缺资源,在面对稀缺资源时,根据古典
经济学的假设,我们都属于理性的经济人。而一个经济人似乎是不能容忍“贡献大收益小”这个失衡状态的,因为“贡献大收益小”是一种利他状态,而经济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要解决“高考移民”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针对这一现象,高考改革之路任重道远。
这里有一个底线必须遵守,即高等教育机会的供给应该相对均等。即在招生计划的区域分配上,应该根据人口数量与考生数量合理分配招生名额,不应根据情感关系、政府机构的多寡或高等教育机构的多少作为机会分配的标准。当然,各省区之间实行不同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和对“高考移民”进行封堵是必要的,是符合我国经济、文化和教育等各方面发展不均衡的实际的。在这种不均衡状态下,必须有对文化教育落后地区的保护性措施,否则,落后地区会因为文化教育的落后而更加落后。
笔者的看法是,破除高考制度中的弊端,户籍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首先解放户籍本身。在现代社会里,就公民个人而言,迁徙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属于公民人权的范畴,是公民追求幸福生活、实现人生价值的前置条件。正是出于迁徙自由的重要性的考虑,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已经接受并多以宪法的形式确认了这项权利。在户籍制度改革中,我们应深刻认识迁徙自由的改革价值取向的重大现实意义。在自由迁徙的制度框架下,劳动者获得了自主选择工作和居住地区的权利,美国经济学家蒂博特提出的“用脚投票”机制将会发挥作用,能够使整个社会达到帕累托的过程。
(人民网-教育频道)
创造网以上就是创造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创造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创造网:
www.czcswd.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