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06 08:38:14 | 创造网
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等三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三个重庆市一级重点学科;
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城市规划与设计国家重点学科;
设计艺术学重庆市二级重点学科。 14个学历硕士点:分别为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城市设计及理论(含规划方向)、室内设计及理论、区域发展与规划、城乡规划与设计、社区发展与住房建设规划、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规划、城乡规划管理、园林与景观设计、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设计艺术学,授予建筑学、工学或文学硕士学位。
4个专业硕士点:分别为建筑学、风景园林、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方向、城市规划与设计方向)、艺术学,分别授予专业学位。 一、具有明确的山地建筑学理论与教育体系学科特色
重庆大学建筑学科创办于1935年,1952全国院系调整,组建为著名八大院系之一;近八十年来的发展,学科建设老中青薪火相传,完善成熟,培养了8000余名各层次专业人才;形成了山地建筑学理论与教育体系,在国内外具有明确的学科地位和学术影响力;随着现代建筑教育和学科领域发展,学科在城市空间、生态理念、城市与建筑安全、新技术新材料运用等方面不断拓展;对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人才培养中长期目标任务,重庆大学建筑学日益突显出学科前瞻性、可持续发展的学术地位和重要价值。
二、我国西部建筑学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1981年建筑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建筑技术科学学科首个获得博士授予权,2001年建筑学一级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自1994年来,全国本科和硕士教育质量评估均获得优秀通过。拥有国家教学名师、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及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国家级特色专业等荣誉;是 “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重点支持学科,有教育部“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学科平台。主持国家、省部级重要科研项目80余项,获得多项国家级奖项。
三、推进地域建筑学研究与国际化相协同的学科发展
重庆大学建筑学科群面对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人才需求的重要任务,将进一步与“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协同发展;深化“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建筑技术科学”四位一体的山地人居环境学科平台建设,突出特色,将地域建筑学研究与国际化协同发展,探索当代以资源节约型和空间创新型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科学发展道路。 一、历史悠久
重庆大学城乡规划学科源于1935年创办的建筑系科,1958年创办城市规划专业,是国内创办城乡规划学科最早的两所院校之一;1978年招收四年制本科,1982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984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是全国3个重点学科之一。
二、山地特色
近七十年来,城乡规划学科面向国际学科发展前沿,立足于中西部地区,扎根山地建设学术领域,以山地城乡建设与发展为主攻方向,在山地人居环境学、山地历史城镇发展历史与保护、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山地城镇空间设计与生态技术等研究领域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力,为国家城乡规划和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人居环境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实力雄厚
本学科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拥有国家“985工程”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创新平台、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国家甲级)以及中国科学院住建部山地城镇与区域环境研究中心等国家和省部级研究平台。已经建成由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骨干,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完整,专业和年龄构成合理的学术队伍。
四、成果显著
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重大研究项目1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国家工程设计银奖1项,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10余项,出版专著30余部。已成为我国山地区域城镇规划与设计的科学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一、办学历史悠久,西部风景园林学科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
重庆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可追溯到30年代抗战陪读时期的研究和实践,五十年代既有城市绿化小组开展,1981年在城市规划专业中涵盖风景园林方向招收硕士,1985年正式招收风景园林硕士,1987年风景园林本科专业招生,2003年获得自主设置景观建筑学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2005年获批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点,2006年又恢复风景园林本科专业招生。80余年来,风景园林学科面向国际、立足于西部、扎根于山地建设学术领域,基本形成教师梯队合理、办学体系完整,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风景园林学科人才培养基地。
二、立足地域, 发展山地风景园林学理论与教育体系
长期以来几代人致力于山地景观格局和城市外部空间的风景园林学研究,使得我们在山地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巴蜀园林历史理论与山地遗产保护,现代山地城市风景园林理论研究与实践,针对复杂地形地貌的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避灾防灾、夜景照明、屋顶绿化及各类边坡堡坎的园林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等方面有着很强的学术优势和地域特色。
三、跨专业、跨学科交叉优势明显,强调理论实践结合
本学科有强大的相关学科依托和资源共享的平台:本学科所在学校有实力强大的建筑学、城乡规划学、艺术学、环境工程学、生物(生态)学等一级学科的依托和资源共享,为本学科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与技术的环境平台。
四、本一级学科申请的必要性
作为国家西部开发的重要中心城市,面对日益脆弱的生态环境、频仍的地质灾害和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迫切需要立足于西部,扎根于山地的高水平风景园林学科的支撑。重庆大学已具备了风景园林学科博士点的基本条件,申请博士点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欧可平
校长:林建华
党委常务副书记:舒立春
常务副校长:张四平
党委副书记:肖铁岩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白晨光
副校长:杨天怡、黄宗明、张宗益、杨丹、刘庆、孟卫东
历任党委书记
职务 姓名 任期
第一任 郑思群 1953年12月至1966年8月
第二任 曾德林 1972年4月至1980年5月
第三任 何文钦 1980年5月至1982年2月
第四任 张文澄 1982年2月至1983年8月
第五任 程地全 1983年8月至1989年5月
第六任 顾乐观 1989年8月至1997年12月
第七任 欧可平 1997年4月至2000年5月
第八任 祝家麟 2000年5月至2005年12月
第九任 欧可平 2005年12月至今
历任校长
职务 姓名 任期
第一任校长 刘湘 1929年10月-1935年8月
第二任校长 胡庶华 1935年8月-1938年7月
第三任校长 叶元龙 1938年10月-1941年7月
第四任校长 张洪沅 1941年9月-1949年11月
第五任校长 何鲁 1950年3月-1952年11月
第六任校长 郑思群 1956年7月-1966年8月
第七任校长 曾德林 1978年4月-1980年5月
第八任校长 何文钦 1980年 5月-1982年 4月
第九任校长 江泽佳 1982年12月-1986年12月
第十任校长 顾乐观 1986年12月-1992年 8月
第十一任校长 吴云鹏 1992年 8月-1996年 8月
第十二任校长 刘飞 1996年 8月-1997年 7月
第十三任校长 吴中福 1997年 7月-2003年 1月
第十四任校长 李晓红 2003年 2月-2010年12月
第十五任校长 林建华 2010年12月-
知名校友
专家学者 杨明照 1930年进入重庆大学文科预科,1932年升入重庆大学国文系本科,著作《文心雕龙校注》1958年出版,曾任全国《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被誉为“龙学泰斗”。
钱荣堃 194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银行系,曾任南开大学金融学系教授,中国金融学会名誉副会长。
陈重穆 九三学社社员,中共党员。1949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数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78年晋升为教授,历任西南师范大学校长,中国数学会理事,重庆市数学会理事长。
李星学 194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沈其韩 194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盛金章 194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谢学锦 1947-1948年就读于重庆大学化学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郭尚平 1951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矿冶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沈忠厚 1951年毕业于重庆大学采矿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邱中建 195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方定 1948.9-1952.11就读于重庆大学化工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明镇 194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效祥 1939-1941年在重庆大学电机系学习,中国科学院院士。
何知礼 1955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乌兹别克共和国自然科学院院士和国际矿产资源科学院院士。
黄尚廉 1954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工程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林华宝 1949.9-1950.8在重庆大学土木系学习,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士中 1960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无线电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才新 1969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机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茂才 1955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
康来明 1962年重庆大学汽车系毕业,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著名汽车专家,一汽汽车研究院(机械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中国工程设计大师。
马庭林 1967.7.毕业于重庆大学,中国工程设计大师。
吴礼运 1956.7毕业于重庆大学钢铁冶金专业,中国工程设计大师。
徐尚志 1939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土木工程系,中国工程设计大师。
熊显彬 毕业于重庆大学热能动力专业,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李文沅 1981和1987年分别获重庆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被IEEE授予最高学术称号—IEEEFellow,1996年荣获全加拿大IEEE唯一的“杰出工程师”奖。
唐远炎 1966 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大学无线电系。现任 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康可迪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学会会士(IEEE Fellow),国际模式识别学会会士(IAPR Fellow),国际IEEE SMC机器学习委员会主席 (EEE SMC)。
何金良 1991年硕士毕业于重庆大学。现为清华大学电机系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电力系统安全与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交直流输变电技术与电磁环境分室主任。主要的学术兼职有全国雷电防护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输电专委会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磁干扰专委会变电站电磁环境学组副主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压专委会过电压与绝缘配合学组副主任,中国避雷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气象学会雷电防护研究会常委,IEC TC81中国工作组组长,IEC TC81的6个工作组的委员,CIGRE WG C4.5.01工作组委员,IEEE电磁兼容学会SETCom委员会秘书长。
段文波 1979年10月出生,男,汉族,江苏省连云港东海县人。现任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民事诉讼法教研室副主任,支部书记。2004-2007年,在重庆大学法学院就读博士研究生,获法学博士学位。
冉克平 1978年出生,汉族,湖北枝江市人,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1996.9—2000.7 就读于重庆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
李世蓉 1978.07-1982.01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工民建专业学习,1984.09-1987.07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建筑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2009.6.24,李世蓉被选为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学会(CIOB)全球主席(2009—2010)。
盛湘渝 1989-1996年在重庆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习,英国皇家气象学会高级专业会员,英国环境科学研究所专业会员。
高校领导
陈德文 1982.1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系,吉林大学党委书记。
李晓红 198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采矿系矿山机械工程专业。武汉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欧可平 1975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工程系。现任中共重庆市委委员,重庆大学党委书记。
张国林 1982.1毕业于重庆大学冶金系,现任西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 创造网
张卫国 重庆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现任西南大学校长。
张宗益 毕业于重庆大学,1988年,1993分别获硕士、博士学位,现任西南财经大学校长。
陈流汀 198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系,重庆邮电大学校长。
朱祥华 1953-1955年在重庆大学通信专业学习,后因院系调整于北京邮电学院毕业。现任北京邮电大学校长。
刘伯权 1978年至1982年在重庆大学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现任长安大学副校长。
张湘伟 1981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固体力学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广东工业大学校长。
彭小奇 198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计算机与自动化系,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院长。
张文卫 1982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校工会主席。
严欣平 1982.1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气工程系,现任重庆科技学院院长。
贺建民 1988年毕业于重庆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重庆理工大学副校长。
吕明 1999年获重庆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太原理工大学副校长。
何建平 1982.1、1986.6本科及研究生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机系,西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胡丹 1985.7本科毕业于重庆大学仪表专业,1990.4研究生毕业于重庆大学光电精密仪器专业,西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柯玲 1988.7、1995.4本科及研究生毕业于重庆大学热力工程系热能工程专业,成都大学副校长。
刘
扩展资料
重庆大学法学院成立于1945年。先后由翟晋夫先生、罗志如教授、潘大逵教授任院长,当代著名国际法学家王铁崖先生也曾在本院任教。1952年,国家调整高等教育的结构及布局,重庆大学法学教师调入西南政法学院。1995年重庆大学恢复设立法学本科专业,2002年6月16日重庆大学法学院恢复成立。2008年成为西部唯一“211”工程单独立项的法学学科,2010年成为重庆大学“985”工程单列学科。重庆大学法学院设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法学博士后流动站。2009年在教育部的学科评估中,重庆大学法学位居全国第19位。现任院长是知名教授陈忠林。
创造网(https://www.czcswd.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有哪些重点学科和实验室?的相关内容。
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是一所实力雄厚的学术机构,其学科建设成果显著。学院拥有 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 采矿工程,以及 3个重庆市重点学科 ,包括矿业工程、力学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在博士后流动站方面,学院设有矿业工程和力学两个站,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包括矿业工程、力学、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共 9个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了采矿工程、安全技术与工程、矿物加工等 9个 二级学科。
专业设置方面,学院设有 采矿工程 、工程力学、环境科学和安全工程四个本科专业,设有四个研究中心,分别是能矿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工程力学及数值模拟研究、安全生产及防灾信息技术研究,每个中心又包含多个研究所,如能矿资源开发研究所、工程灾害控制研究所等。学院还设有多个重点实验室,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南资源开发及环境灾害控制工程实验室,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如能矿资源开发及三峡库区环境损伤与工程灾害实验室等,以及重庆市环保工程研究中心和清洁生产工程研究中心等,共同推动科研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学院与美国利宝集团合作的重庆大学利宝互助职业安全研究中心也彰显了学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实力。此外,学院还拥有 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和“985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平台 ——西南能矿资源开发利用与安全技术科技创新平台,这进一步提升了学院的科研实力和影响力。
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是重庆大学办学历史最悠久、学科实力最强的学院之一,是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和力学学科相关领域科学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主要从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工程力学、安全、采矿工程等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 学院教师队伍素质优良。现有教职工107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1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长江学者1人,国家杰出基金获得者3人,教授23人,博士生导师22人,硕士生导师49人。
以上就是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有哪些重点学科和实验室?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创造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创造网:www.czcsw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