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26 09:21:09 | 创造网
渤海大学设有多个学科领域丰富的专业 :
本科专业 :渤海大学设有19个二级学院,提供 48个本科专业 ,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众多学科领域。
研究生教育 :学校拥有 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和 1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为学生提供深入学术研究与专业技能提升的平台。
重点学科 :
学科排名 :渤海大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全国高校中排名 第39名 ,彰显了学校的学科实力。
渤海大学2025年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简章一览
一、院校简介
渤海大学建于1950年2月,是辽宁省政府主办的综合性大学,坐落于渤海之滨的历史文化名城辽宁省锦州市。学校占地2250余亩,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设有17个二级学院,48个本科招生专业。学校拥有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经、法、教、文、史、哲、理、工、农、管、艺等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本科在校生21900余人。
二、招生专业
渤海大学2025年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专业包括:心理学、教育学、工程管理、金融学、教育管理、法律、体育学、安全工程等。具体招生专业及方向,请考生参考渤海大学研究生院发布的最新招生简章。
三、招生条件
学历条件 :
应届本科毕业生;
已获本科毕业学历者;
已获专科毕业学历后满2年,以及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者。
专业背景 :
报考法律(法学)专业需法学背景;
报考法律(非法学)专业需非法学背景。
工作年限 :
管理类专业需要工作经验:本科毕业后需工作满3年,专科毕业后需工作满5年,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后需工作满2年。
四、报考时间
网上报名 :2024年10月15日至10月28日(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9日至10月12日),每日9:00~22:00。报名入口为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网上确认 :在2024年11月中上旬进行,具体确认工作由相关报考点组织实施。
初试时间 :2024年12月21日至22日,考试时长为6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3日举行。
复试时间 :预计在2025年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复试相关内容和要求以院校招生网和各院系官网公布信息为准。
五、报考流程
网上报名 :考生需按时登录研招网填报个人信息、报考信息完成报名。
网上确认 :考生需配合报考点完成信息核对、图像采集等事项。
参加初试 :考试科目包括管理类综合、专业课、思想政治、外国语等,不同专业考试内容不同。完成报名程序的考生需按时参加初试,并尽量取得好成绩。
参加复试 :考试内容包括专业基础笔试、综合素质面试、外国语口语及听力测试等。初试成绩达到规定分数线的考生才有资格参加复试。
择优录取 :复试结束后,院校根据考生的综合成绩择优录取,被录取者可入学学习。
学习拿证 :按时参加课程学习,完成学业任务、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可以获得硕士学位和研究生学历双证。
六、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 :
多数专业考4门: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教育学、历史学、医学等门类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考3门: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体育、应用心理、博物馆、药学等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考3门: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管理类专业初试考2门:管理类综合能力、外国语,满分分别为200分、100分。
复试科目 :
专业基础:笔试测试,主要考所报考专业的基础知识。
综合素质:面试考核,是复试的重点考核项目,主要考察考生的表达能力、发展潜力、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
英语口语与听力:面试考核,主要考核考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思想政治:笔试测试,为管理类考生的考试科目,考察考生对政治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创造网
同等学力身份的考生,在复试阶段需加试至少2门本科主干课程,主要考核考生对本专业的掌握程度。
七、上课方式
周末班 :双休日到校上课,适合距离上课地点较近且周末时间充裕的人士选择。
集中班 :节假日或寒暑假集中授课,也是面授课,适合教育工作者或者需要经常出差的人士选择。
八、授予证书
毕业时,学校根据其修业年限、学业成绩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相应的、注明学习方式的毕业证书。
其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可以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证书。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以上即为渤海大学2025年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简章的相关内容,若想了解详情,可访问渤海大学研究生院官网或点击相关链接进行查询。
创造网(https://www.czcswd.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渤海大学考研率最高的专业是哪些?的相关内容。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工商管理、美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