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清北对国际生免试躺着能进是否属实呢?

发布时间:2024-08-21 18:24:39 | 创造网

今天创造网小编整理了清北对国际生免试躺着能进是否属实呢?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帮助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清北对国际生免试躺着能进是否属实呢?

各省份高考人数

2023各省高考人数:河南131万人,山东80万人,河北83万人,四川77万人,广东70.2万人,湖南65.5万人,广西61万人,安徽60.1万人,江西57万人,贵州47.8万人,湖北46万人,江苏40.6万人,云南38.3万人,浙江36万人,山西33.7万人,陕西32.3万人,。

重庆31.4万人,辽宁19.1万人,新疆22万人,甘肃24.7万人,福建21.8万人,内蒙古18.5万 人23.黑龙江18.2万人24.吉林12.5万人,宁夏7.8万人,天津6.8万人,北京5.4万人,上海5.1万人,青海5.6万人,海南6.3万人,西藏3.2万人

2023年高考各省人数显示,河南省以131万人位居全国第一,高考生源大省山东以80万人紧随其后位列第二,河北、四川、广东分别以83万人、77万人、70.2万人分列第三至五。高教资源大省,湖北46万人、江苏40.6万人、陕西32.3万人、北京5.4万人、上海5.1万人,均位列前十名之后。

各省高考实际参加考试人数要低于高考报名人数,这是因为高考报名人数中有一部分通过参加高职院校单招考试已经被提前录取,还有一部分考生由于参加某个学科竞赛已经被提前保送录取。

各省高考优质大学录取难易程度

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的高考考生是最值得“同情”的考生,尤其是河南、河北。河南、河北均无985高水平大学,甚至高水平的全国“双一流”建设高校都没有。河南仅有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入选全国“双一流”建设名单,河北入选全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位于天津。

从高考录取率来看,虽然河南、河北高考录取率并不低,但高水平优质大学的录取比例特别少。以清华北大录取人数为例,清华北大在河南全省录取的人数还不及北京海淀一个区。如果按高考人数来换算,河南每5000名高考考生中才会有一名学生有机会被清华北大录取,而在北京,每500名考生中就有一名学生可能被清华北大录取。

山东、河北的考生虽然比河南要稍微好一点,但情况也不乐观。四川、广东、湖南、广西、安徽等高考生源大省考生考取高水平大学的难度也不小。这就是典型的起跑线不一样。例如,北京、上海、天津、福建的考生,相信没有谁不羡慕的。这些地方的考生人数特别少,但高水平大学却特别多,尤其是北京、上海、天津。

北京集中了全国水平最高的高等教育资源,上海虽然高等教育不如背景,但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高等教育资源正在呈现出后发赶超的势头。天津稍逊风骚,但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医科大学等高校实力还是很强劲。

这种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导致各省高考考生面临不同的竞争压力。由于高考录取是分省进行,因此高考的竞争也只局限于本省内的竞争。想要降低竞争压力,最佳的办法就是千方百计扩大本省优质高校在本省的招生计划,同时积极争取外省高水平大学向本省多投放招生计划。

清北对国际生免试躺着能进是否属实呢?

清北对国际生免试躺着能进是否属实呢?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公布2018年国际生(本科)招生简章后,近日有网友称:清华北大美籍华人学生能免试,几乎可以“躺着进”国内清华北大。

“免试”条款是不是降低了入学门槛?有专家向南都指出,事实上并非如此。根据规定,来华留学申请人必须持有有效的外国护照或国籍证明文件4年以上,且最近4年之内有在国外实际居住2年以上的记录。清华大学也曾公开表示,“免试”入学,学校对国际生的选择面更广招生门槛实质更高,竞争更强。

外籍华人需持《外侨居留证》参加高考

据了解,对国际生(本科)招生的“免试”制度并非今年首创。

清华大学自2017年开始,对国际生(本科)招生开始推行“申请—审核”制度:具备申请资格的国际学生,免除传统的笔试内容,可以向清华大学递交申请,学校将通过网上申请和综合评测(包括材料评审和面试)录取。

根据招生简章,外籍学生需要提供符合资格的材料,如,要提供最高学历学校提供的官方成绩单(原件及中文或英文公证件);国家/地区统一高中毕业考试成绩单;国际通行标准化测试成绩等。

通过材料评审的申请人才可进入面试环节,对于特别优秀的申请者,经过专家评审,有免面试拟录取的机会。

据了解,这种招生方式在国际上较常见,近年来,我国高校加速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对留学生招生方式进行改革,“申请—审核”制逐渐在高校普及。

外籍华人申请入学至少需海外居住两年

新公布的2018年清华大学国际学术(本科)招生简章(以下简称招生简章)发现,内容较2017年基本不变。

在2017年年初,清华大学发布2017年的国际生(本科)招生简章时,就因“免试”引起热论。网友认为,这样一来,外籍华人“躺着就能进清华”,对国内高考生不公平。还有网友质疑,在就学压力下,“免试”可能促使更多人赴美生子,获得美国国籍后通过“申请—审核”制,轻而易举进入国内名牌大学。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上述招生简章中,也对这类群体有明确规定:“对原为中国公民、后加入外国国籍者,执行教育部教外来(2009)83号文。”

而据“教育部外来(2009)83号文”(全称为《教育部关于规范我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有关工作的通知》)中规定,自2010年起,来华留学申请人必须持有有效的外国护照或国籍证明文件4年(含)以上,且最近4年(截至入学年度的4月40日以前)之内有在国外实际居住2年以上的记录(一年中实际在国外居住满9个月可按一年计算,以入境和出境签章为准)。中国大陆(内地)、香港、澳门和台湾居民移民外国后返回国内接受高中教育并毕业,如未恢复中国国籍,则属于在中国定居的外国侨民,如符合我国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轨道的报名条件,可持其所在省(区、市)公安机关填发的《外侨居留证》,在其所在省(区、市)省级招生委员会制定的地点报名参加我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这也意味着,持有外国护照的学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就读国内高校,需要提供海外居住证明等文件。

有业内人士告诉南都记者,实际上,此前实行考试制,占优势的正是占有汉语优势的外籍华人和亚洲学生。对于学校来说,留学生的选择面反而窄。

国内多所高校对国际生“免试”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除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多所大学近年也启用了“申请-审核”制。

厦门大学是较早对国际生开始实施“申请—审核”制的高校。早在2014年的国际生(本科)招生简章中,厦门大学就明确提出,“我校国际学生录取实行与国际接轨的 申请审核制 。”

此外,一些学校设置了“考试”和“免试”两种招生方式。但无论考试与否,申请的国际生均要符合相关规定。如,大多高校在今年的招生简章里提到:对于中国大陆(内地)、香港、澳门和台湾居民在移民外国后作为外国留学生申请者,应在国外有实际居住2年以上的记录。

最新公布的中国人民大学2018年来华留学生本科招生简章也提出,原为中国公民后加入外国国籍的考生,除了提交入籍证明、注销原中国户籍证明外,还需要提交最近4年的护照出入境签章页复印件(原件备查)和最近4年(2014年3月1日至2018年3月1日)的国外学习经历证明。

不少学校还要求,在国外出生即获得外国国籍的华裔考生,须提供出生证明。

清华称“免试后门槛更高竞争更强”

早在2017年,清华大学招生办就对舆论回应称,放眼世界,“申请-审核”制是比较通行的本科国际学生选拔方式,可以更为全面地考核报考学生的高中学业水平、中文能力、综合素质等。因此,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举措之一,从2017年开始,清华推行本科国际学生“申请-审核”制。

对于网友“免试意味着降低门槛”的质疑,清华大学表示,通过对申请材料的要求可以发现,新的录取方式门槛将会更高。比如其中包括各国主要高校所要求的笔试成绩,但不局限于SAT、AP、A-level、各国高考成绩等,这将作为重要录取和考核依据,还有获奖证书以及其他大学录取通知书等辅助证明材料。

清华大学称,实施本科国际学生的申请-审核制后,由于扩大了优秀生源的申请范围,实际上增大了申请者的竞争难度。

免试是否会对国内考生造成不公平?清华大学也表示,其在国内的招生录取规模,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国际学生招生名额也并不挤占国内学生名额。

专家:申请门槛不代表录取门槛

教育学者熊丙奇看来,“申请门槛不代表录取门槛”,国内高校对国际生采取“免试入学”的方式,并不意味着招生门槛降低。在国际上,高校的国际生招生多采取“申请—审核”制,满足条件者即可申请。熊丙奇认为,但这并不意味着,满足申请条件就能被录取,学校在众多的申请者里,挑选最满意的学生,这种方式也相对科学。

此外,“申请--审核”制可以避免用同样的试卷测试不同国家学生,不科学的弊病。

南都记者注意到,高校对国际生启用“申请--审核”制并非“特立独行”。教育部2009年9月发布的《留学中国计划》就提出,改革来华留学人员招生录取办法,采取国际通行的审核、考查、考试等相结合的灵活招生方式。在完善预科教育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来华留学人员进入本科专业学习标准。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致力于我国教育的国际化。根据教育部此前发布的《留学中国计划分项目工作进程规划表》,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全年留学人员数量要达到409000人次,437000人次,468000人次,500000人次,年增长率要达到6.94%。

《留学中国计划》也提出,到2020年,全年在内地高校及中小学校就读的外国留学人员达到50万人次,其中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留学生达到15万人,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

在该背景下,国内各大高校纷纷研究探索与世界接轨的招生方式,如上述的“申请—审核”制。有业内专家对南都表示,网友想法太简单,名牌高校有特定的门槛。此外,“申请—审核”制的争议点,不该放在“是否公平”,毕竟并未占用国内学生名额。高校应该思考,如何增强实力,吸引更多的国际一流人才。

清北对国际生免试躺着能进是否属实呢?

2023重庆高考考了多少清北人数?

创造网(https://www.czcswd.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2023重庆高考考了多少清北人数?的相关内容。

2023重庆各学校清北录取人数具体如下:

重庆巴蜀中学:2023年清北录取人数为15人。重庆南开中学:2023年清北录取人数为13人。重庆一中:2023年清北录取人数为12人。重庆八中:2023年清北录取人数为11人。西南大学附中:2023年清北录取人数为10人。重庆育才中学:2023年清北录取人数为8人。

1、2023年清北录取人数为7人 创造网

重庆外国语学校:2023年清北录取人数为7人。重庆西大附中:2023年清北录取人数为6人。重庆二十九中:2023年清北录取人数为5人。

2、重庆巴川中学

重庆十一中:2023年清北录取人数为4人。重庆巴川中学:2023年清北录取人数为3人。重庆育才成功学校:2023年清北录取人数为2人。重庆字水中学:2023年清北录取人数为1人。

3、2023年重庆报考人数为33.7万人

2023年重庆报考人数为33.7万人,6月全市共192093人参加高考,清北录取人数为310人,这些清北人数大多数会来自重庆一三八巴和西附育才一外等七直属,清北录取率不到千分之一。2023年清北在渝录取超过5人的学校有部分学校详细名单重庆八中。

扩展知识:

根据2023年1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校园面积460.19公顷,建筑面积325.76万平方米,馆藏总量578.61万册;设有21个学院、59个教学系,开设88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0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63个。

清华大学本科教育传承培养具有为国家社会服务之健全品格的人才的教育理念,建立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坚持和完善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清华风格的教育教学体系。

以上,就是创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清北对国际生免试躺着能进是否属实呢?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创造网:www.czcswd.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清北对国际生免试躺着能进是否属实呢?”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