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户县第一中学的学校荣誉(太原杏花实验中学办学理念)

发布时间:2024-10-31 22:54:27 | 创造网

户县第一中学的学校荣誉(太原杏花实验中学办学理念)很多朋友对这方面很关心,创造网整理了相关文章,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户县第一中学的学校荣誉(太原杏花实验中学办学理念)

户县第一中学的学校荣誉

户县第一中学校创办于1941年,七十年来,学校谱写了自己光荣的历史。
1944年,首届毕业生赴省会考,24名成绩优异者免试升入高一级学校,轰动三秦。1963年、1978年两次列入陕西省重点中学,1982年成为市级重点高级中学。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学校为高等院校输送新生13000余人,重点大学占40%,43人考入北大清华。学校以较高的升学率和上线绝对人数雄居咸阳、西安乃至陕西省区县之首,吸引了四方学子。办学实绩先后被多家媒体报道宣传,并被载入《中国著名中学》一书。
七十年来,户县一中构建了个性鲜明的学校精神,这就是“和谐、奋进、创新”的良好教风,“严谨、求实、善教”的优良教风和“惜时、勤奋、乐学”的良好学风。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教师和学子奋发图强,勇攀高峰。尤其是近两年,高考升学人数逐年攀升,教研教改不断突破,各级各类先进人物层出不穷。学校先后被授予“陕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陕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科研课题实验学校”、“陕西省研究性学习实验学校”、“清华大学输送优秀新生培养基地”“陕西省法制文化教育示范学校”、“西安市文明校园”等。
——高考成绩逐年提高。户县一中每年高考录取人数占全县50%以上,独撑户县高考半壁江山。二本线以上,1999年为615人,2000年为705人,2001年为750人,2002年为870人,2003年为810人,2004年为918人。
——教科研工作硕果累累。“研究性”学习已成为教学常规,学生100%参与,由课堂走出校门,涉猎课题多种多样,研究方式不拘一格,富有特色,学校被命名为“陕西省‘研究性’学习实验学校”。2000年来,教师在国家级和省级报刊发表论文400余篇,获奖论文71篇,出版专著4部,主编、参编、合编著作30多部,出版刊物《一中教研》14期,发表教师论文200余篇。教科研活动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广大教师向专家学者型的转变,对教学工作起到了有益的导向作用。
——学科竞赛捷报频传。特别是生物学科,连续7年在全省获奖,2002年同时获得“全国第十一届(省第八届)中学生生物竞赛团体优胜奖”和“优秀组织奖”,王佳同学获全国二等奖。高03级学生武术获第八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联赛陕西省赛区一等奖;戚小勇发明的“多用绘图仪”;闫小娟发明的“月相演示仪”;郭斌茂发明的“自动上水器”获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奖,充分显示了我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艺体活动蓬勃发展。“荷尖”文学社是全国最早的文学社团之一,创办15年来,出版社刊《荷尖》110期,发表学生作品1200余篇,300多篇获奖。校园广播台、英语台、电视台,录制学生主持的校园节目,深受学生喜爱。校合唱团、田径队参加市上比赛都连年获奖。不间断地举办了26届的体、音、美艺术节,学生全员参与,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节日。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各类特长得以充分展示,素质教育得到了落实。
——环境氛围可心宜人。校园绿化面积近近万平方米,雪松挺拔,鲜花盛开,喷泉引人,绿草如茵,奇石生趣;报栏、橱窗、石刻、黑板报、书画佳作、名人画像等人文景点随处可见;教室、操场、食堂、花园以至于围栏、道路、墙壁都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营造了洁、净、美的高品位育人氛围,体现了“办学校办的就是一种氛围”的理念。04年11月顺利通过西安市“园林化校园”的验收。
——示范作用显著增强。我校承担的两项省级多媒体研究课题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被县域兄弟学校所借鉴;我校教学研究工作始终保持户县领先地位,是全县教研教改的中心,每年都有许多外校教师来校听课学习。我校的办学经验和成绩被《教师报》、《陕西日报》、《西安晚报》、《户县报》、《金户视野多》次报道。学校先后捐款捐物扶助户县甘峪口小学等五所乡村贫困小学。学校的迅猛发展,政府、教师、百姓都得到了实惠。

户县第一中学的学校荣誉(太原杏花实验中学办学理念)

太原杏花实验中学办学理念

太原杏花实验中学秉持“精致教育”理念,旨在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情感关怀与个性化培养。学校追求精益求精,致力于教育的每一个细节与全过程,从学生个体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构建健全人格,奠定发展基础,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为每位学生提供跨越式的成长机会。



学校在“双语”教育方面独具特色,开设外教口语课程,强化汉英写作、口语听力与经典背诵能力。举办各类双语竞赛,成为国家重点课题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锻炼与提升的机会。



太原杏花实验中学屡创佳绩,高考成绩斐然。2010年,杨伟暾同学以644分的优异成绩,超出清华录取线9分。230名学生中,一本达线率46%,二本以上达线率高达73%。补习班中,理科最高提分134分,文科最高提分84分。2009年,王丽萍同学取得超过北大录取线的成绩,一本达线率41%,二本以上达线率75%。补习班理科人均提分为68.4分,文科人均提高52.8分。2008年,理科班杜宇与李兆杰分别以623分与606分的成绩,提高146分与61分。文科班最高提分为118分,理科班最高提分为161分。2007年,范杰以657分的成绩,超越清华大学录取线3分。谢奕斐理科成绩643分。当年补习班中,600分以上的学生7人,一本达线率46%,二本以上达线率76%,最高提分164分。


扩展资料

太原杏岭实验中学,位于杏花岭区凯旋街10号,由杨家峪街道办事处剪子湾村筹资3000万元兴建,经市教育局批准成立的一所“公参民”性质的全封闭、寄宿制完全中学。学校位于太原市东山地区的凯旋街,设有高中、初中、小学。学校突出“精致教育”: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情感关怀、个性化培养;开设了外教口语课,加强培养汉、英双语写作能力、口语听力、经典背诵能力。 创造网

户县第一中学的学校荣誉(太原杏花实验中学办学理念)

峪道河简介

创造网(https://www.czcswd.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峪道河简介的相关内容。

峪道河,古称原公水,又名禹导河,源自山西省汾阳县西北白虎岭下的马跑神泉,这是一处备受尊崇的古老名泉。相传,北魏时期的贺虏将军曾在此驻军,马匹因在此地饮水而得名。河名源于赵襄子臣原过的功绩,他曾在此立祠纪念。《水经》记载,原公水发源于兹氏县西羊头山,东流经过县北,最终汇入汾河。在历史变迁中,峪道河与文峪河曾交汇于文湖,共同注入汾河。至宋初,峪道河沿文湖下注,但随着文湖的消失,峪道河直接流入汾河。

明朝时,峪道河被用于农田灌溉,特别是秋末至春初,农事不忙时,河水会被引入汾阳城。清康熙年间,峪道河渠又被疏浚入城,然而不久后因淤塞无法再供水。随着汾河的变迁,峪道河最终汇入文峪河。峪道河沿岸经过古浮图、贾家庄、陈家庄等地,直至师家庄,全程21.2公里,流域面积29.4平方公里。

民国时期,峪道河分为十二池,用于轮灌,贾家庄以下区域在秋末至春初利用河水灌溉农田。新中国成立后,成立了峪道河灌区管理机构,负责清洪水灌溉农田,其清水流量在0.2至0.43立方米/秒之间。1972年,永田渠得以修建,改变了峪道河的河道走向,而1988年后的洪水灾害促使沿永田渠新河的开辟,以东南方向流入禹门河。

峪道河全长17公里,属于汾河水系,以其清澈的流水和两岸的葱郁景色闻名,是山西省内的风景区和避暑胜地。在解放后,峪道河总干渠和南北干渠等水利工程的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其灌溉和旅游价值。

以上就是创造网为大家带来的户县第一中学的学校荣誉(太原杏花实验中学办学理念),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创造网:www.czcswd.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户县第一中学的学校荣誉(太原杏花实验中学办学理念)”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